黄色一级视屏-黄色一级小视频-黄色一级影片-黄色一级在线-永久在线视频-又污又黄又无遮挡的网站国产

合肥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2021-09-15 11:18:43閱讀()合肥市教育局
推薦題庫

9月14日晚,合肥市教育局下發《合肥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就作業時長、難度、內容等提出要求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具體如下:

合肥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01

合肥市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學辦學行為“十不得”》等相關要求。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遵循語文學科和兒童發展規律,按照“統籌管理作業、精心設計作業、科學布置作業、督促完成作業、認真批改作業、研究指導作業、督導監測作業”的總體思路設計與實施小學語文作業,進一步規范我市小學語文作業管理,優化作業設計,提高作業質量,切實減輕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二、基本原則

1.一致性原則。教師要依據課程標準和教科書設計作業,確保目標、教學、訓練三者之間的一致性,體現作業訓練的實際效果。作業的內容和形式要兼顧基礎知識、語文能力、學習習慣等不同維度的相關要求,防止學習活動單一化和片面化。

2.整體性原則。教師要縱觀整個小學階段教材編排特點,依據各年段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及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在單元一體化視角下統一安排作業內容,形成完整的學習系統,促進學段目標和單元目標的達成。

3.遞進性原則。單元視角下,各課時作業內容要前后關聯,逐步遞進,幫助學生鞏固復習所學的知識,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持續發展。單元內各課時作業要有梯度、有側重,統籌安排時間、難度、類型,體現遞進性。

4.多樣性原則。豐富多樣的作業形式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還能提升作業完成的品質。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結合學習目標和學生年齡特點,充分發揮創造力,讓作業形式變得豐富、生動而有趣。

教師在關注作業內容與形式的同時,還要注意作業的可操作性,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能力水平和家庭實際情況,選擇適切的作業形式,保證作業訓練順利而有效地實施。

三、基本要求

1.依標扣本,整合優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規定了語文學科教學的目標任務、質量標準。教材是課程實施的重要載體,它體現了對《課程標準》的具體落實,是教師設計作業的重要依據。因此,要學習、研讀《課程標準》中的要求,明確各學段教材中單元學習目的和任務,并以此為標準設計整個單元的作業體系,確保作業設計不超綱、不走樣。

2.關注質量,培養品質。義務教育階段必須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雙基訓練,既要體現基礎知識的整體落實,也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注意作業設計與實施的層次性,盡量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要精心設計作業內容與形式,提高作業的實效性,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形成語文能力,促進個性發展。杜絕布置機械性、重復性、懲罰性的作業。

3.注重作業評改,促進自我發展。作業檢查與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獲取教學反饋,及時調控課堂教學的有效路徑。作業評改要及時、客觀,合理引導多元評價,培養學生相互學習、自我糾錯意識。采取多種作業評價方式,將糾錯評價與欣賞評價、專項評價與綜合評價、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有機融合,改變作業評價單一枯燥模式。

要將作業評改相關因素納入作業設計整體活動中,實現作業設計、實施、評價三位一體,提高作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四、內容與形式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要具有“聚焦單元整體,堅持目標導向,關注學生發展”的特點,要根據作業內容不斷優化設計,提升作業品質,正確發揮語文作業導學、助學和評學功能。依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學段目標,圍繞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五個模塊,對語文作業的內容和形式提出如下建議:

識字寫字

第一學段(1-2年級)

1.正確認讀漢語拼音;借助拼音認讀生字;掌握多音字的不同讀音;作業形式以口頭作業為主。

2.寫字是本學段的主要書面作業,在課內完成。通過抄寫、擴詞、聽寫等形式幫助學生鞏固生字詞,積累詞匯。

3.掌握漢字書寫規則,正確規范書寫漢字。認識基本筆畫和偏旁,培養良好書寫習慣。

第二學段(3-4年級)

1.學生開始獨立識字,除了教科書中的生字學習外,要鼓勵學生借助閱讀和生活經歷主動識字,擴大識字量。

2.寫字作業仍是本學段的重要作業,教師應統籌好抄寫生字、抄寫詞語、聽寫等作業種類,減少重復性作業,杜絕超量機械作業。提倡在語境中檢查鞏固字詞,將識記、積累與運用有機結合起來。

3.能根據漢字的結構規律書寫,力求美觀。

第三學段(5-6年級)

1.通過多種方式檢測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和效果。除了教科書外,可以安排少量課外常用字詞的練習,引導多渠道識字。

2.抄寫課文中規定的生字新詞,有速度和美觀方面的要求。積累優美詞句和有新鮮感的詞語等。

閱讀

第一學段(1-2年級)

1.學習正確朗讀課文。在教師的指導下,鼓勵學生大聲讀課文,并將朗讀的快樂分享給同伴和家長。

2.有計劃、分階段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背誦作業盡量在課內完成,教師應提供充分的時間作保障。

3.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教師要為此做好選文、指導、檢查等環節工作,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和質量。

第二學段(3-4年級)

1.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作業仍以當堂訓練為主。

2.以語文教科書為依據,選擇優質教輔資料,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考慮到學習的差異性,建議設計多種選項,分層布置,控制作業的難度。

3.有計劃、分階段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教師在課堂上要對背誦篇目作適當講解,學生當堂完成背誦。

4.鼓勵學校開設閱讀課,指導學生自主閱讀;鼓勵營造書香家庭,學生每日在家閱讀不少于30分鐘,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第三學段(5-6年級)

1.自主完成新課預習,初步理解課文內容,能圍繞課文提出問題并嘗試解答。主動搜集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并加以整理。

2.按照教科書的相關要求,鞏固生字新詞,積累詞匯和經典語句,背誦課文片段等。

3.誦讀《課標》推薦的優秀詩文,嘗試利用多種方法理解詩文內容,體會詩文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

4.提倡開設整本書閱讀課,擴展閱讀面。堅持每天閱讀不少于30分鐘,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習作

第一學段(1-2年級)

1.鼓勵學生寫一句完整的話。建議將寫話與說話、朗讀、仿寫結合起來,降低作業難度。

2.從二年級起,開始寫話練習。寫話作業當堂完成,教師及時指導評改。

3.正確對待寫話作業中書寫和標點錯誤的現象,避免學生對寫話產生恐懼緊張心理。

第二學段(3-4年級)

1.充分預估習作教學的難度。習作作業設計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發展層次,兼顧習作的基礎性要求和專項訓練要求,體現一課一得。教師要用好習作例文和下水文,降低習作難度。

2.有計劃地將隨堂練筆和專項習作結合起來。專項習作要加強習作指導,學生當堂寫作。

3.酌情布置摘錄、周記等作業。不以字數篇幅和華麗辭藻等要求影響學生的寫作興趣。

第三學段(5-6年級)

1.根據課文要求當堂進行仿寫、續寫、寫感悟等小練筆。

2.完成教科書中規定的習作篇目,做到語句通順,標點正確,有真情實感,書寫規范整潔。

3.可以對習作篇幅提出適當要求,鼓勵寫生動、寫具體。不贊成布置作文選式的習作題。

4.提倡當堂完成習作。尊重學生的個人隱私。

口語交際

第一學段(1-2年級)

1.課堂上,要求學生運用普通話進行交流;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運用學會的詞語進行交流。

2.借助圖文和想象,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二學段(3-4年級)

1.運用普通話進行交流;學會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在模擬生活情境中學會表達和應對。

2.交際話題要符合學生實際,讓學生有話可說。

3.口語交際作業當堂完成,教師要加以指導幫扶。杜絕將口語交際作業書面化。

第三學段(5-6年級)

按照教科書的要求進行交流,重點指導演講、朗誦、辯論等難度較大的口語交際練習。

綜合性學習

第二學段(3-4年級)

1.重點指導學生搜集資料、交流討論的方法和途徑,引導學生將綜合性學習和日常學習結合起來。

2.指導學生通過合作,完成語文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鼓勵在綜合性學習中同伴協作,經歷學習活動全過程。

3.根據學情分層設計綜合性學習主題,確保人人能參與,人人有收獲。

第三學段(5-6年級)

1.結合課內外學習,合作完成寫詩、合作編寫小詩集、寫活動總結等綜合性學習任務。

2.按照課文要求,自主完成方案設計、搜集資料、成果展示等內容,學會對活動的整體評價和單項評價,學會自我反思。

3.可在假期進行跨學科的項目化學習,促進學科知識綜合運用,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能力,培養學科素養。

五、檢查與評價

(一)總體要求

一二年級語文作業應在課堂上完成,教師要設置批改記錄,充分利用課堂和課后服務時間加強學生作業指導,并及時反饋。

三四年級語文作業以班級三分之二同學完成時間為標準,每天作業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五六年級每天作業時間不得超過40分鐘。充分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在校內指導學生完成作業,及時反饋作業結果。

(二)具體要求

1.所有布置的書面作業,教師必須用紅筆全批全改。實踐性、綜合性作業,可根據作業性質用適當的方法加以評價,如展示、交流等。

2.批改作業要及時規范,除習作和綜合性學習外,盡量做到當天作業當天批閱并反饋。避免錯批、漏批現象發生。

3. 統一按教材規定修改符號進行批改,正確的打“√”,錯誤的畫“○”標出,也可在旁邊進行示范書寫。不合格的作業,輔導后要讓學生及時訂正,學生改錯后及時復批。每次作業前應改正上一次作業中的錯誤。

4.習作批閱采用“等級加評語”的方式,一周內批完并及時反饋。評語要根據學段特點和所在單元的習作要求,進行有的放矢地評價,評語中不得使用歧視性、侮辱性言辭。

5.學困生作業要堅持面批面改,對作業中的錯誤進行講解示范,讓學生及時改正。

02

合肥市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學辦學行為“十不得”》等相關要求。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遵循數學學科和兒童發展規律,按照“統籌管理作業、精心設計作業、科學布置作業、督促完成作業、認真批改作業、研究指導作業、督導監測作業”的總體思路設計與實施小學數學作業,進一步規范我市小學數學作業管理,提升小學數學學科的知識價值、文化價值和育人價值,發揮數學學科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獨特作用,優化作業質量,切實減輕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全面提升我市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二、基本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學校要切實履行作業管理的主體責任,統籌規劃學生作業總量,嚴格控制書面作業時間。教師是作業設計和實施的主要責任人,要探索設計不同學習環節不同功能型作業,提高運用作業改進教學、促進學生學習的能力,指導學生基本在校內完成書面作業。學生是完成作業的主體,要按時完成作業,養成主動獨立認真做作業、及時訂正作業錯誤的良好習慣。

(二)科學性原則。作業的設計與實施要基于《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全面落實課程目標,關注數學核心素養。要尊重學生認知規律,堅持能力立意,精選作業內容,既面向全體又關注個體差異,合理確定作業數量,統籌考慮作業時長,作業難度不得超過課程標準要求。

(三)教育性原則。作業的設計與實施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要通過作業的設計與實施引導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的提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發展性原則。作業的設計要從單元視角設計主題性、探究性、實踐性、跨學科綜合性作業;要發揮作業的診斷和改進功能,教師既要關注作業的結果,更要關注作業過程與作業習慣。

(五)技術性原則。探索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作業分析和學情診斷,強化作業批改與反饋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建立學生作業檔案,建立學校和年級組作業管理機制。

三、基本要求

(一)遵循課標,緊扣教材。《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明確的學科總目標,并作出了具體的闡述,這是數學作業設計必須遵循的理念。教材是落實課程標準的重要載體,是教師布置和批改作業的重要依據,為教師設計與布置數學作業提供科學的模板,必須緊扣。教師要學習、研究課程標準的學段要求,理解教材作業設計意圖,梳理作業體系,合理選編作業,靈活改編作業,科學創編作業,杜絕不加選擇地隨意布置作業,構建基于課程標準、關注數學素養、循序漸進、能力立意的作業體系。

(二)單元視角,整體設計。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要樹立整體意識,立足數學知識體系,從單元視角整體規劃,針對內容目標、重難點及學生學習特點,進行作業設計與實施。作業設計時,要關注知識體系、單元目標、課時內容之間的關聯性及遞進性,體現數學知識的結構性,設計有整體性、典型性、層次性的作業。

(三)夯實基礎,發展能力。要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著眼夯實基礎和發展能力,系統設計符合學習規律、重在遷移運用、突出重難點、與學生基礎相適應的層次性作業。分層布置基礎性作業和拓展性作業,鼓勵布置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強化實踐性作業,探索跨學科綜合性作業。讓學有余力的學生發揮潛力,中等水平的學生發展能力,學習能力暫時不足的學生鞏固基礎。

(四)分量適中,難易適度。要加強對作業數量、質量的監管,布置作業分量適中,課堂作業能夠在課內完成,不占用學生課余時間。避免布置同質化作業,杜絕超越課程標準、超越教學進度、超越學生能力的作業。

(五)認真批改,反饋及時。數學作業的批改和反饋等過程是數學課堂教學的延伸。教師批改作業要及時、認真、規范,并根據批改結果全面分析學情,從中發現典型問題,進行深入分析。要針對困惑和問題,展開反饋與講評,做到精準、詳實;要積累典型案例,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六)統籌管理,監測研究。要制定作業管理規范標準,建立學科作業統籌管理機制,加強作業的日常檢查、效能監測,定期開展檢查檢測情況反饋。要將作業設計作為校本教研重點,開展作業設計與實施的研究與培訓,提升教師作業設計、布置、批改、講評和輔導的能力。建立優質校本化作業資源庫,推動優質校本化作業資源共建共享。

四、內容與形式

1.

作業設計

作業設計應基于課程標準、圍繞設計目標,可通過選編、改編、創編等路徑,科學設計符合新時代小學數學學科育人要求、體現學校特色、適合學生實際的不同類型作業。

1.設計目標

作業設計的目標一般由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情擬定,要和課程目標相一致,發展數學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進一步鞏固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感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基本活動經驗。

(2)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經歷探索真實情境和數學問題所蘊含的數學規律的過程,能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并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知識與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3)逐步形成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4)對數學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質疑問難、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2.設計路徑

各校要開展以作業研究為主題的校本研修,可采用選編、改編、創編三個路徑實施作業設計,不斷完善校本作業資源建設。

(1)選編作業。選編的作業內容一般來源于教材及配套的教學資料等,可從中選取適合真實學情的作業題進行設計編撰。選編作業要注重對基本知識技能的覆蓋與落實,切忌盲目堆砌、機械重復,要突出基礎性和適用性,可從作業數量上對不同學生提出分層要求,以提升作業的有效性。

(2)改編作業。改編的作業內容要以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為依據,對教材及配套教學資料上的作業進行多種形式的改編。可以是改編問題情境、增減條件、開放問題、轉換題型等,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對重難點的突破。改編作業要突出靈活性、針對性和趣味性,可從作業難度上對不同學生提出分層要求,以提升作業的精準性。

(3)創編作業。創編的作業內容強調從單元視角整體進行主題式作業創編。注重對教學內容的整體把握,注重真實情境的創設和探究問題的設計,注重作業方式的多元建構、選擇與運用,注重對學生作業的指導和引導,鼓勵跨學科主題式作業的設計與實施,注重信息技術在數學作業中的應用與融合。創編作業要突出情境性、實踐性、探究性和創新性,可從作業類型上對不同學生提出分層要求,以提升作業的發展性。

3.設計類型

教師要勇于開拓嘗試不同的作業類型,讓數學作業的形式不局限于書面習題,還可以安排口頭交流、動手操作、數學閱讀、實踐體驗等多種形式,體現作業類型的豐富性。

(1)書面習題。書面習題是指通過紙筆表達方式呈現解題結果或解題過程的數學題,它是最主要的數學作業類型。書面習題一般首選教材中的練習和配套練習冊中的習題,選用時要先整體研究,深入解讀每道題的設計意圖和對應目標;再根據本班學生的學情和課時作業目標,適當刪減或補充習題。書面習題的設計既要面向全體學生,也要尊重和關注個體差異。

(2)口頭交流。口頭交流作業是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進行內化后,通過口頭語言表達的一種作業形式,主要適合低年級學生。口頭交流作業通過說一說,引導學生用語言來描述、分析、解釋數學現象和數學問題,能有效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激發學習興趣。設計口頭交流作業,要在說什么和怎么說上有明確具體要求,在鞏固新知的同時,培養學生簡潔、嚴謹、有條理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3)動手操作。動手操作作業是指按照一定的規范和要求,通過分、畫、折、稱、量、拼、做等活動來完成的作業。動手操作作業可引導學生從實物操作、表象操作以及符號操作三個方面出發,借助動手操作啟動數學思考,發展量感、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等。設計動手操作作業時要注意符合學生年齡特點,選取適切的材料,清晰操作要求,便于學生操作與呈現。

(4)數學閱讀。小學階段的數學閱讀作業,一般分為閱讀課本和閱讀課外讀物兩種類型。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可以對教材內容有更完整、連貫地把握,對其中的概念、法則、公式等關鍵點有更深的理解;閱讀課外讀物,可以在激發學習興趣的同時,拓寬拓展學生的數學文化視野,有利于培養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圍繞教學內容推薦相關閱讀材料,并做相應的閱讀方法指導及閱讀成果分享。

(5)實踐體驗。實踐體驗作業是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要求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綜合運用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等,探究并解決數學問題或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主要包括探索規律型、調查發現型、實踐應用型等。要讓學生經歷如何把實際問題變成數學問題,如何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如何與伙伴合作,如何有效呈現、分享實踐成果等過程,進一步理解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經驗。實踐體驗作業的設計要注重實踐性和知識性相結合,自主性與合作性相結合,層次性與開放性相結合,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維和數學方法來解決問題。

2.

作業布置

1.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學校要建立各學科作業量的協調、統籌機制。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可在校內安排適當鞏固練習;三至六年級每天所有學科書面作業總量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數學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確保三至六年級數學書面家庭作業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周末、寒暑假、法定節假日也要控制書面作業時間總量。

2.明確作業具體要求。學校要研究制定統一、明確的數學作業完成要求。如書面作業的書寫格式、作圖工具的使用、自覺檢驗檢查;口頭交流作業的基本表達規范;動手操作時學具的選擇和操作要領;數學閱讀時要圈點勾畫和批注;數學實踐體驗作業要明確問題、學生參與的方式和成果的展示評價等,以提升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3.鼓勵作業因人而設。教師要提前試做擬布置的作業,原則上要隨堂布置作業,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科學搭配書面作業和其他類型的作業,探索跨學科綜合性作業。切實避免機械、無效訓練,嚴禁布置重復性、懲罰性作業。教師要指導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數學書面習題作業。對于有難度的其他類型數學作業,提倡教師利用課后服務等時間指導學生完成。

4.合理安排布置方式。學校應組織教師充分研究校情和學情,指導教師合理安排布置方式。注重培養小學生獨立記錄作業的良好學習習慣。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

3.

作業批改

1.作業布置全批全改。教師要對布置的作業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不得要求學生家長批改作業。鼓勵教師進行面批。學生訂正后的作業,教師要進行二次批改。

2.作業批改及時規范。教師應按時回收、批改作業,強化作業批改的時效性。作業批改要正確規范,根據不同的作業內容和形式,有科學的批改標準,有規范的批改符號、批改等級和批改日期。鼓勵教師給予激勵性評語,杜絕使用侮辱、嘲諷等言詞、符號批改作業。提倡教師探索充滿童趣、活潑多彩的個性化批改方式。

3.注重收集亮點典型。教師批改時除了要對學生作業是否正確規范進行評判,更要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注重捕捉學生作業中的亮點,及時予以肯定。注重收集作業中的典型錯題,便于后續開展針對性的講評輔導。

4.

講評輔導

1.精準分析學情。教師根據學生作業實際完成情況,在課時作業或單元作業批改后,對作業批改、評價的結果開展精準分析,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的全過程,著重關注學生數感、量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意識、數據意識、模型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等核心素養的發展,為講評輔導做足準備。

2.關注全面發展。針對作業中共性或個性問題采取集體講評、個別講解等方式,指導學生訂正、復習、鞏固、拓展,特別要加強學習有困難學生的輔導幫扶。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還應設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3.正確引導家長。通過各種形式及時向家長反饋作業完成情況,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營造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圍,合理督促孩子回家主動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不僅關注學習結果,更關注學習態度、學習效率、學習方法、學習效果等過程性表現,不給孩子增加過重學習負擔,助力家長形成科學育兒觀與成才觀。

4.創編校本作業。作業講評輔導的過程中,鼓勵發揮信息技術手段收集、整理、分析、診斷、積累數據的優勢,制作學生電子錯題集或指導學生自制紙質錯題本,建立學校和年級組優質作業資源庫。鼓勵學校創編個性化的校本作業體系,提高作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檢查與評價

(一)督導檢查。縣(市、區)要在充分研究本指導意見的基礎上,圍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與實施”主題開展督導、檢查、研究和指導工作。指導學校完善小學數學作業的管理細則,明確工作要求,加強對所轄學校小學數學作業的管理情況進行視導、調研,督促學校認真落實本意見。

學校要切實履行作業管理的主體責任,加強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布置、批改、講評和輔導等過程管理。各校要按照本意見對照、自查,不符合本意見規定的及時整改,不得要求或組織學生購買未經國家或省市審查通過的教學資料。學校要分低中高學段對小學生數學作業作出規劃,按要求制訂小學數學作業標準并執行。要統籌協調各學科作業量,合理確定數學作業在作業總量中的比例,建立作業總量審核監管和質量定期評價制度。

(二)評價導向。縣(市、區)要將小學數學作業管理納入區域義務教育和學校辦學質量評價體系,督導部門要將小學數學作業管理作為規范各小學辦學行為督導檢查和責任督學日常監管的重要內容。

學校要把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布置、批改、講評和輔導等納入數學教師專業能力培訓內容,納入數學教師教學實績和績效考核評價體系。鼓勵學校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對數學作業“來源、內容、類型、難度、要求、時間”等信息進行數字化管理,創新評價方式,切實提升管理效能。縣(市、區)要加強學習類APP的監督管理。

積極引導教師和家長對數學作業和數學學習有科學的認識,警惕和糾正“題海戰術”“重結果輕過程”等不良教學現象和偏見,嚴禁重復性、機械性、懲罰性、隨意性作業,重視數學思維訓練和數學核心素養培育,樹立“數學育人”觀念。

03

合肥市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學辦學行為“十不得”》等相關要求。以《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為依據,遵循英語學科和學生發展規律,按照“統籌管理作業、精心設計作業、科學布置作業、督促完成作業、認真批改作業、研究指導作業、督導監測作業”的總體思路設計與實施小學英語作業,進一步規范我市小學英語作業管理,優化作業質量,切實減輕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二、基本原則

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與實施要符合課程標準要求,凸顯作業的育人價值,遵循教育性、科學性、層次性、活動性等基本原則。

1.教育性原則。堅定貫徹國家教育政策和要求,堅持立德樹人,牢固把握作業育人功能,以積極向上的價值追求和堅定的理想信念,引領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共同生活,提高學生獨立自主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豐富生活體驗。

2.科學性原則。作業設計和實施執行《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堅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遵循教育規律,全面、系統落實課程目標,體現規范性、專業性,兼顧人文性和工具性。

3.層次性原則。既面向全體又關注個體差異,針對學生不同情況,精準設計作業;根據實際學情,精選作業內容,合理確定作業數量;作業難度不超過國家課程標準要求,落實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

4.活動性原則。以語言活動為中心,設計主題作業、實踐作業和跨學科綜合性作業,讓學生能夠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受語言在實際生活中的真實運用,鞏固所學知識,發展語言技能,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三、基本要求

小學英語作業應以初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關注設計、布置、指導、反饋的全過程。

1.強調整體設計。作業設計是系統工程,不僅要關注每一課時的知識能力目標,更要從學科核心素養的高度,統籌考慮,做到“學段—學年—學期—單元—課時”的整體設計,使作業成為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途徑。

2.注重作業與教學協同。作業不僅是對教學內容的鞏固,更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它與課堂教學協同發揮作用,共同達成課程目標。教師要在扎實完成課堂教學活動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作業在場地、時間、形式等方面的優勢,彌補課堂教學對學生實踐能力、真實問題解決能力等方面培養的不足。

3.關注學生差異。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以學生發展為本,科學認識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群體的實際需求,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分層作業和彈性作業,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獲得最佳的作業效果。

4.強調真實情境。作業設計需要關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作業要營造真實任務情境,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培養在真實、復雜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5.倡導創新作業。在優化聽讀、書寫等傳統類型作業的基礎上,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在作業內容與形式上改革和創新,實現作業方式的多樣化,讓更多現實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成為作業的主要形式。

6.注重過程指導。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預估完成難度和時間,提供相應的資源支持、方法指導以及作業完成的標準,讓學生能夠高效完成作業。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時間管理能力。

7.加強診斷反饋。教師要對布置的作業全批全改,落實作業批改的診斷反饋功能。作業批改做到及時、規范,恰當使用評語等其他輔助性手段。通過作業精準診斷、精準分析學情,有針對性地講評和反饋,關注學業暫時困難學生的輔導幫扶。積極探索采用信息技術手段,優化作業的分析、診斷和反饋。

四、內容與形式

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從培養學生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兩個維度出發,以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能力為核心,設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自主與合作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協調發展等,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英語課外作業。

1.

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作業

語言能力是核心素養的核心,是學生發展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的依托,指在社會情境中,借助語言進行理解、表達與交流的能力。語言能力不僅包括聽、說、讀、寫等能力,還包括語言意識和語感,也包括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因此,語言能力是教師設計小學英語作業的首要指向。

在設計英語作業時,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聽讀作業的設計要注意讓學生認真聽清錄音,盡量模仿語音、語調、重讀、停頓等,提高技能訓練的實效性;書寫作業的設計要注意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規范和格式,緊密結合學習內容,增加趣味性,杜絕機械性和無意義抄寫,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意識和語感,發展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

1.調查、采訪

調查、采訪等作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對所學的知識加以練習、整合和內化,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此類作業側重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應用,有別于單一、枯燥的機械記憶形式,真正讓學生在生活中理解知識、體驗知識、運用知識,讓學生發現學習英語的意義,激起學生的內在動力。

作業示例(一):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 What would you like?這一單元與食物緊密相關,貼近現實生活,學習的重點是掌握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eat? 同時圍繞這一句型進行拓展性對話練習,使學生掌握并能認知生活中的食物與飲品的英語表達。由于每個人的飲食習慣與口味的不同,答案也不盡相同,比較適合進行信息收集,因此教師在課后作業布置上可設計“你最喜歡的食物與飲品是什么?”的小調查,讓學生對家人及朋友進行采訪并記錄,然后將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并在班內做演講展示。

2.交流、展示

這類作業將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建立在一個整體的語言學習活動中,不再局限于強調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技能的訓練,更注重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它以單元為基本單位,結合每個單元的主題營造合適的情境,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嘗試去表達與交流。

交流展示類作業可以有個人角色扮演和小組合作話劇兩種方式。教師在設計這類作業時,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選擇相應的方式。

作業示例(二):

個人角色扮演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這種類型的作業能激發學生的表演欲望。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學生能積極主動地聽讀、模仿,同時在角色扮演地過程中逐漸增強自己的自信心。這一過程,既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能促使學生發現同伴的美好品質,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作業示例(三):

通過“職業”這一主題,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表演話劇,去分享自己的夢想。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話劇時,不僅有利于語言的理解、表達與交流,還能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生在“未來的職業”主題中,有的想成為運動員,追求更高、更快、更強;有的想成為醫生,服務人民;有的想開辟新的領域,創造新的職業……他們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共同表演了一場精彩的話劇。這一類型的作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分工意識,還能增加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理解英語知識,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

2.

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作業

思維品質是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應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反面所表現的水平和特點,體現了從知識輸入到知識生成的嚴謹思維過程。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特別強調對學生的思維品質的培養,扭轉傳統思維中知識單向性的取向。在設計英語課外作業的時候,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作業示例(四):

學生在改編故事的時候可以大膽地想象,充分彰顯個性,同時制作繪本的作業形式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制作過程更是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到任務中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一些詞匯和學會運用一般現在時,同時能從寓言故事中明白信守承諾、互相幫助等生活中的道理。在改編的過程中,要允許學生大膽質疑,肯定他們有道理的想法,讓學生可以在自主創造的過程中逐漸培養思維的創新性、邏輯性和批判性等良好品質。

作業示例(五):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主要講述“季節”這一主題,學生在完成本單元的學習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根據主題整理單元各種信息,不僅梳理本單元學習的“weather”“activity”等內容,還引導學生回憶并整理出“colour”“scenery”“holiday”等與季節相關的其他信息。學生只要回溯生活,就可較為順暢地進行整理。這一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拓展思維方向、打開多向思維角度,發展了學生多元思維。在整理詞匯的基礎上,再整理本單元和之前學習過的主要句型,并結合句型嘗試進行主題寫作。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進行寫作時,鼓勵圖文并茂,可以更為完整地呈現語言情境,使得思維形式匹配和服務語言內容。這樣的作業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沒有局限在記憶和理解的思維層次中,還有分析、聚合、發散甚至是評判、創新等多種思維能力的發展。

3.

初步塑造學生文化意識的作業

文化意識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價值取向,是指對國內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以及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所表現出的跨文化的認識、態度和行為取向。文化意識的初步塑造注重讓學生在接觸不同文化和感悟中外文化差異的基礎之上,培養祖國意識,形成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培育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作業示例(六):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文化意識要求學生理解中外文化,認同優秀的文化。學生在學習完本課關于中秋節的相關內容后,感受和認識了藏頭詩“Family”,加深了對節日文化的感悟,但是對于課文中出現的中西方節日背后隱含的不同文化缺乏一定的認識和見解。因此,引導學生自主搜索、觀看關于中秋節等中外節日文化的視頻或影視作品,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體驗,初步培養學生的國際理解能力,形成初步的跨文化意識。感受體驗類作業讓學生通過自己觀看相關影視作品或實際生活體驗,在感受和體驗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認識,逐漸培養自己的文化意識。

作業示例(七):

人教版英語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話題為“情緒、情感”,這是本冊課本的最后一個單元,通過學習,學生能了解不同情緒表達及疏導方法,并能提出相關建議。本單元在情感上滲透較為強烈,引導學生不能凡事以自我為中心,要學會關心他人、為他人著想,及時為需要幫助的朋友出謀劃策,管理情緒問題。因此在本單元學習結束時,教師可以布置海報設計的作業,即教師出示相關情緒主題,讓學生自主選擇,并根據這一主題提出建議,以繪畫海報的形式表達出來,教師挑選出優秀作品并進行展示。這樣既促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又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與積極性。

4.

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作業

學習能力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的必要保障。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學習能力不僅包含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試英語學習策略,還包含拓寬英語學習的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依據學生的學習差異,設計自主探究型作業和分層設計型作業,符合核心素養所強調的學習能力的培養。在作業完成的過程中,學生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與方法,以求達到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效果。

作業示例(八):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學習能力是學生適應社會發展和終身學習所需要的必備能力,這種學習能力是逐漸培養的,而非一蹴而就。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要從基礎教育抓起,從小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多渠道的利用學習資源、學會依據不同的學習任務選擇恰當的學習策略,學會合理的利用時間等等,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提高學習效率的意識。自主探究型作業能拓寬英語學習的渠道,改變以往學生被動的完成家庭作業的方式,給學生創造自主發揮的空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同時,學生將搜集到的公共標識利用計算機制成海報或做成演示文稿,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及跨學科的學習遷移能力。

作業示例(九):

分層設計作業考慮到了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需要,給學生自我選擇和提升的空間。學生在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作業,也是一種學習策略。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作業能滿足自己對知識的需求,符合自己的最近發展區,有利于提高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

作業1,根據關鍵詞Retelling the story,屬于基礎性的作業,側重于引導學生掌握和鞏固課文的基本知識;作業二,改寫活動的細節內容,屬于提高性的作業,目的在于讓已經熟練掌握課文內容知識的同學,學會進行知識的遷移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作業三,仿寫一篇My weekend的小作文,屬于拓展性的作業,側重于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難度的作業,改變了“一刀切”布置作業的方式。這樣的分層作業讓學生可以選擇,有利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檢查與評價

作業評價應以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為指向,應符合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發展階段及年齡特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展示機會。評價要有激勵作用和促學功能,要對英語教學形成積極正面的反撥作用,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調整學習策略,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1.倡導分層評價。進行作業評價時,評價標準可因層而異、因人而異,使評價更有針對性和指導性。除了不同作業評價標準不同外,同一題目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采用不同的等級標準,根據完成作業的過程和效果可以采用不用的等級標準。

2.重視多元評價。學生作業主要由教師和學生自己進行評價。除教師和學生自己外,評價主體也包括學校管理人員、學生家長、學生群體和個體以及學校以外的其他有關人員。要充分發揮各個評價主體的作用,達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評價結果更為客觀的目的。

3.豐富評價方式。開展表現性評價,既關注作業結果,更關注作業完成過程,以質性評價為主,兼用量化評價。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評價活動可由學生獨立完成,也可結對或組成學習小組共同合作完成或開展多次評價。

4.應用評價結果。引導學生通過評價結果診斷自身學習,合理設定學習目標,反思學習不足,調控自身學習策略。引導教師既要關注班級評價結果,也要關注學生個體評價結果,多維多層多項分析,審視和改進教育教學活動。引導學校評估課程標準執行情況,優化教學管理,發展和完善學科課程教學質量監督和反饋制度。

合肥市初中語文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學辦學行為“十不得”》等相關要求。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遵循語文學科和學生發展規律,按照“統籌管理作業、精心設計作業、科學布置作業、督促完成作業、認真批改作業、研究指導作業、督導監測作業”的總體思路設計與實施初中語文作業,進一步規范我市初中語文作業管理,優化作業質量,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二、基本原則

1.教育性原則。充分發揮語文作業的育人作用,堅持加強語文作業與學生成長的聯系,引導學生學習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在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方面發揮應有的功能。

2.科學性原則。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明確學生完成作業后應達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嚴格執行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合理安排作業內容和教學時長,完善作業多元評價機制。

3.系統性原則。依據《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堅持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學會學習與學會生活、責任擔當與實踐創新的系統整合,重視作業的整體效果,減少模式化作業和機械性作業,嚴格控制書面作業時間。

4.主體性原則。貫徹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圍繞學生這一學習主體,通過有效的作業設計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診斷、鞏固、反思并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學會自主學習,學會合作、探究式學習。

5.層級性原則。堅持既面向全體又尊重個體差異,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作業設計要靈活多元,有層次性,讓學生有自主選擇決定的權利。與此同時,作業評價要進一步實現多元化,尊重和鼓勵學生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

三、基本要求

1.遵循《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落實統編新教材的學習任務要求。作業內容與課堂教學內容保持一致,不得降低課程標準要求,不得隨意拔高學段和學科的作業要求。

2.作業分量適當,難易適度。在國家總體嚴格控制作業分量與作業時間、每天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的要求下,語文學科書面作業每天不超過20分鐘。作業設計要有梯度,有層級,難易適中,照顧到全體學生。

3.內容上突出開放性和探究性。除了基礎性作業外,加強對于創造性、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跨學科作業的設計研究,實現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

4.形式上的新穎性和多樣性。注重語文聽說讀寫的全面發展,適當拓展演、唱、畫等形式作業,設計動手實踐作業,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探索彈性作業,鼓勵布置分層作業、個性化作業、趣味性作業。

5.加強作業批改反饋,提高作業有效性。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強化面批講解,及時做好反饋,認真分析學情,做好答疑輔導。

6.健全作業管理制度。將作業設計與實施納入教研體系,加強學科組、年級組作業統籌,合理調控作業結構,控制難易度,作業總量和時間。教師要指導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

7.加強語文課外學習指導。要引導學生放學回家完成剩余書面作業后,進行必要的語文學習,自由開展閱讀、寫作、朗讀、交際等語文學習活動。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四、內容與形式

按照“雙減”要求和《課程標準》精神,語文書面作業部分盡量在課堂上完成,小練筆及大作文盡量在課堂上完成。課后習題,在講課時給予解答后,作業布置科學,不得重復。在內容和形式進行科學的系統的思考和研究。

1.朗誦及傾聽。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要求學生多朗讀、多聽讀,與名家朗誦和新聞播報等結合,訓練學生良好的語感。在讀、聽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抓住主要信息、把握中心意思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關懷天下大事的意識。

2.進行口語訓練。每天堅持與家庭成員交流,交流的內容可以是學生在學校里的見聞或者對某個問題的看法,培養說話的勇氣,掌握表達的方式,學習說話的技巧,提升溝通的能力,同時融洽親情,促進思考,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3.詩文背誦和默寫。反復朗讀課文,對經典古詩文熟讀成誦,感受語言的魅力,形成良好的語感,促進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培養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布置課文預習作業要求朗讀三遍,朗讀第一遍,圈點勾畫查字典;朗讀第二遍,整體感知悟主題;朗讀第三遍,讀出感情品語言。優美的詩文還可以借助網絡APP等小程序進行自主配樂朗誦,如名篇《春》《散步》《濟南的冬天》《岳陽樓記》等。

4.名著閱讀。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從課本中引出重點作家的作品,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比如七年級課文中,由寓言可引申到《伊索寓言》,由法布爾可引申到《昆蟲記》,由冰心可引申到《繁星》《春水》,由魯迅可引申到《朝花夕拾》,由郭沫若可引申到《女神》、《星空》,等等。利用假期給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讀書計劃,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

5.語言積累。重視語文基本功的訓練,加強語文的積累與運用。布置作業時,可要求學生積累自己喜歡的各類成語、俗語、諺語、詩句、格言警句,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等。

6.語文實踐。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倡學生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給出研究的主題,讓學生制訂簡單的研究計劃;從書刊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分析問題,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關注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作業設計要關注學生生活領域,讓學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營養;注重實踐探究,強調把書本上的知識真正運用到實踐中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7.分層設計。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分層設計作業。既注意學生個體的分層,也注意班級的差異,更注意學段的特點。七年級注重字詞的夯實,八年級注重閱讀的提升,九年級注重作文的升格。讓學生各取所需,人人提高。提倡根據班級情況,自己編寫題目;對于教輔上的題目,有針對性,有選擇性。

8.趣味加注。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多設置情境題,讓學生在情境中提高解答問題的興趣,激發思考問題的潛能,獲得解答問題的愉悅感荷滿足感。

9.主體選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參與到作業設計中來。學生可以根據中考試卷的特點,選擇自己擅長的內容進行設計;教師對學生設計的習題進行指導。可以師生共同商量布置作業;可以由課代表布置作業;可以讓學生互相布置作業,也可以是學生給老師布置作業。

10.效率優先。每次布置的作業都要有時間限制,書面作業原則上不超過20分鐘。教師要試做所布置的作業,大概把握完成的時間。要求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注意時間要求,標注實際完成的時間,幫助老師合理地布置作業。作業要分項布置,基礎知識訓練與閱讀訓練要分開布置;原則上一天晚上只能完成一個閱讀訓練。

五、檢查與評價

1.評價功能。作業設計和實施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已有能力和接受程度,與文本的學習結合在一起,關注學生的發展點、障礙點、興趣點,精選“適度”“有用”的語言知識,充分發掘并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書面作業須全批全改,注意師生互動交流,學生作業中反映出來的問題,要及時反饋、解決。

2.診斷功能。評價學生作業要客觀公正,多層次多角度,要抓住作業中的重點和難點給予學生指導,提高作業反饋的質量。教師借助學生的作業的反饋情況,及時調整并改進自己的教學。

3.科研功能。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考慮學生的未來發展,與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結合起來,樹立語文作業的大語文觀意識。延伸語文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課外閱讀或寫作的興趣,與其他學科進行融合,努力構建開放的、動態的語文作業體系。

合肥市初中數學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學辦學行為“十不得”》等相關要求。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遵循初中生認知規律,著眼于提升初中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切實減輕學生學和教師教的負擔,提高初中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益和質量,努力構建低負高效、愉悅交融的初中數學教和學的生態,促進學生全面且有個性地發展,健康而又充實地成長。進一步規范我市初中數學作業管理,優化作業質量,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二、基本原則

初中數學作業設計與實施,應該遵循如下原則:

1.科學性。作業應緊扣最新《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進行設計。問題情境應自然、生動,富有啟發性,符合生產、生活和社會實際。沒有政治性和知識性錯誤。題目考查的知識和方法應著眼于通性通法。題目呈現的次序應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逐層遞進,符合學生思維特點,利于展示與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2.適切性。作業內容應精準對應最新《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7—9年級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要求,題目表述簡潔明了,符合初中生的知識基礎、認知水平和語言習慣,易于學生讀懂題意、理解要求和探究解答,切合本校各層次學生不同需要。切忌作業涉及的知識點和思想方法,超越學生所學知識范疇和思維能力。

3.實效性。作業設計應著眼于檢驗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對重要知識點和思想方法考查,切忌簡單重復、堆砌拼湊、機械嫁接,避免題目的過易、過難和呈現形式的直白、單一,設計的問題具有針對性、代表性和典型性。對于新知鞏固、章節復習、綜合應用等教學環節的作業設計,要區分不同題目的類型和能力要求,切忌一步到位,無限拔高。

4.選擇性。作業設計應充分考慮學生在知識、能力等方面的差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題量不同、難易有別、針對性各異的作業題,量體裁衣,因生派發作業任務,讓不同知識基礎和思維能力的學生,根據自身學習能力與目標,選做一定量的作業題,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已有基礎上獲得提升,不同的學生都能有不同的發展。

5.趣味性。為了提升作業的趣味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特點,設計填空題、單選題、多選題、作圖題、解答題等多種題型的作業題。既可以設計考查數學運算、數學抽象、邏輯推理等素養的問題,也可以設計具有實際背景,考查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據分析等素養的問題。豐富作業題的語言和情境,追求問題的多樣和變化,將實際生活、數學史、趣味數學故事等有機融入作業題,設計出切合初中生興趣愛好和生活經驗的作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思維層次。

三、基本要求

1.

初中數學作業的設計,

應滿足如下要求:

1.題量

課本中練習題是學生鞏固當堂所學知識和方法應完成的作業,學生應該根據自己課前預習、教師課堂教學點撥指導、同學間交流討論及時完成。課本中習題,除少量容易題、能夠在課堂內完成外,大多屬于課后作業任務。

原則上,初中生數學作業應在學校自習課時間完成。題量5-8題,其中解答題不超過3題。主要目標是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不追求知識和方法的綜合應用和思維能力拓展提升。

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可以當天所學知識和方法的綜合應用為目標,布置1-2道能力題或趣味題,讓學生課后完成。

作業題應精選、精當、精要。切實避免教師隨意派發教輔用書、報紙雜志附贈的練習題作為學生書面作業。

2.時長

初中生課(學校自習課)后完成的書面作業(含課外實踐性作業),總時長不超過60分鐘。在總時長內,建議學生對上一節課已學內容作簡要回顧、整理,和對下一節課待學內容作預習、探究,時長30分鐘左右。

3.檢測

課本中章節小結與復習題,用作章節知識梳理和思想方法歸納總結之用。根據教師用書建議課時,設計章節復習課。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絡和思想方法整體結構。

章節復習后,建議設計兩個課時(90分鐘)的章節檢測試卷,讓學生利用自習課時間完成,題量控制在選擇題8題、填寫題4題、解答題5-6題。題目呈現由易到難。重點考查本章所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分別有1-2題涉及所學知識和方法的綜合題,或思維能力題。

杜絕以考代教、以練代學現象。切實上好新知學習課與章節復習課。杜絕以教輔引導教學、檢驗教學效果唯考試成績的簡單和片面的做法。

2.

初中數學作業的實施,應滿足如下要求:

1.作業批改

課本中所有習題、復習題,都要求學生作為書面作業完成。書面作業一般要求當天下午放學離校時上交。教師全批全改,指出學生錯誤原因,提倡給出激勵性中肯評語。對學生作業錯誤,應要求規范訂正并交老師復批。提倡面批面改,給予個性化指導。對學困生允許思維延遲,給予個別指導、激勵和督促。對學生存在的普遍錯誤,教師應該利用第二天課堂內前2-5分鐘作集體評講,并反思、改進自己教學存在的問題。杜絕讓學生等非直接教學人員批改學生作業,讓作業批改成為教師了解自己教學效果、提升自己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與有力抓手。

2.檢測卷評講

章節檢測卷批改要求在檢測后1-2天內完成,并及時做好集中評講和個別面批指導。試卷評講應根據知識點和思想方法進行串講,舉一反三,并適度延伸拓展,避免流水席式、平均用力講解。鼓勵學生主動展示自己的獨到解法,或典型錯誤。對學生檢測中出現的涉及重點知識和方法的錯誤,要求學生及時訂正,并上交老師復批,真正將檢測成效落到實處。杜絕教師直接出示或張貼答案、不予評講的檢測。

3.輔導與答疑

鼓勵學生大膽向教師提出學習疑問,請教解題思路和方法,教師盡可能給予學生當面點撥與指導。提倡學生互幫互學,相互學習啟發,相互交流討論。鼓勵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個別研討、交流和指導,讓交流互動成為學習常態。

四、內容與形式

作業內容

初中數學作業內容有如下幾種類型:

1.課本知識類作業

這類作業主要考查所教內容的知識、方法和思想,作業主要通過紙筆作答或直接給出答案來完成。作業題應聚焦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來設計。題型可以根據考查知識點和方法技能的需要來設計,如:選擇題、填空題、畫圖題、簡答題、解答題等。章節復習課作業,除設計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問題外,還可以布置學生畫思維導圖,梳理全章知識和方法的縱橫聯系。

2.學習資源類作業

這類作業主要由學生通過網絡網站等在線媒體,圖書館、檔案館等線下平臺查找完成。可以在線解答提交,也可以通過查找資料、整理分析、歸類解答完成。

通過網絡查找資源和解答的作業,要教育學生自覺抵制網絡負面信息的消極影響,嚴格控制使用電腦、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輔助學習的時間,切實保護自身視力,提高作業效率。

3.實踐拓展類作業

這類作業主要是課本知識和方法在實際生活、生產中的綜合應用。學生可以通過制定方案、實際測量、收集整理數據、分析處理數據、建立模型、計算解答。也可以是學生通過實地操作、制作模具,予以驗證、解答。多考查學生數學抽象、數學建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等核心素養。

完成好實踐拓展類作業,需要提前做好計劃與安排,準備好相關儀器、設備和工具,明確人員職責和分工,努力提升作業質量和效益。

作業形式

初中數學作業形式有如下幾種類型:

1.口頭表述類作業

口頭表述類作業是指學生通過語言表述完成的一類作業。它可以是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的有一定思維量的問題,學生需要經過縝密思考后回答;也可以是課堂內前2-5分鐘,學生對上一節所學知識與方法的回顧復述,或解題思想方法的歸納提煉;還可以是學生結合教學內容口述的數學趣題、趣味故事等。

2.書面解答類作業

書面解答類作業通常指傳統意義上的課后鞏固作業,也包括學生課前預習作業。預習書面作業通常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涉及的知識、方法先后順序編寫而成,課前派發給學生,學生以此為線索預習課本,嘗試給出解答,具有較強的導學功能。課后鞏固作業是指教師為學生鞏固新學習的知識、方法和技能而設計的揭示教學重點、難點的作業題,需要學生按時作答、上交,教師及時批改、反饋。

3.項目學習類作業

項目學習類作業通常指涉及知識和思想方法的綜合應用,結論具有開放性、探索性,需要學生團隊合作完成的一類作業。項目學習主題可以由教師根據課本內容的學習適時提出,也可以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從現實生活或數學學習過程提出。基本要求是,學生力所能及。切忌好高騖遠,不切實際。項目學習類作業通常以過程報告、成果總結,或研究心得等形式呈現。必要時,教師要參與研究過程,并給學生以指導。

五、檢查與評價

1.要充分認識學生作業設計、批改和指導的意義

作業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和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徑。設計優質、適量的作業,需要教師吃透教材,掌握教學重難點,把握學生認知水平和規律。督促學生按時完成作業,是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按時批改學生作業,并及時反饋、指導,體現出教師應有的工作責任心和對學生的愛心,教師可以及時了解自己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情況,改進教學、提高效益。

2.要嚴格督查教師設計、批改和學生完成作業情況

檢查和評價作業質量,能夠有效考核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質量、教學水平,有效考核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質量、學習能力。檢查和評價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可以有效檢視(教師)教——(學生)學——(學校)評是否一致,檢視學校初中數學教學達成《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課程目標的程度。學校應定期(每學期至少期中、期末各一次)檢查和評價教師設計、布置、批改、反饋、指導學生作業情況,獎優罰劣,將檢查和評價情況納入教師教學績效綜合評價中。

合肥市初中英語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學辦學行為“十不得”》等相關要求。以《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為依據,遵循英語學科和學生發展規律,按照“統籌管理作業、精心設計作業、科學布置作業、督促完成作業、認真批改作業、研究指導作業、督導監測作業”的總體思路設計與實施初中英語作業,進一步規范我市初中英語作業管理,優化作業質量,切實減輕初中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二、實施目標

(一)堅持立德樹人,培育核心素養。充分發揮初中英語學科作業的育人功能,選擇有育人價值的語篇素材作為語言輸入的材料,精心設計語言輸出任務,引導學生運用語言知識和技能講好中國故事,傳遞積極人生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注重在發展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過程中,幫助他們學習、理解和鑒賞中外優秀文化,培育中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拓展國際視野,增進國際理解,初步形成跨文化溝通能力、思辨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和補充,與課堂教學協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個體差異。為確保作業設計和實施的適切性, 要充分考慮學生在學習起點、學習時限和學習條件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性,作業設計和實施要符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的時代性、基礎性、實踐性、成長性、綜合性和整體性等特點,在設計面向全體學生作業的基礎上, 設計有難度區分的分層作業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作業需求,幫助初中學生在完成英語學科作業過程中,逐漸形成對語言知識的理解,運用各種語言技能解決問題,不斷提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與此同時,汲取文化精華,嘗試運用各種學習策略,提升學習效率,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教師應深刻理解作業功用,樹立正確的作業觀,遵循科學的設計理念,不斷提升作業設計和實施水平,提高作業有效性。

(三)發揮作業的評價功能,推動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義務教育課程要求實施“教-學-評”一體化,作業作為重要的評價方式之一,教師要通過作業評價,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監控和調整完成作業的目標、方式和進程,高效完成作業;還要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提供及時的反饋與幫助,并持續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教學。

三、基本原則

根據國家《雙減》文件要求,初中生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英語學科的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每天不得超過30分鐘。初中英語作業要限定單元作業總量,用“量”的優化輕負增效;避免簡單重復、無趣無用、難度較大等與學生學習目標、內容、能力不匹配,違反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作業,要切實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真正發揮作業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用“質”的提升輕負增效。充分考慮語言學習規律,在精心設計傳統基礎性作業的同時,適當增加實踐性、探究性、合作性、綜合性的語言應用任務,發展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強化共同基礎的前提下,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及學生學習差異,設計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滿足不同學生需求的作業,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切實做到面向全體學生。

(一)導向性原則

強化英語課程的育人導向,注重作業設計的素養立意,在完成基于真實情境的真實任務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二)科學性原則

發揮作業的評價功能,緊扣課堂學習的內容和目標, 以課堂學習內容的掌握為基本要求和評價標準,重視對學生知識理解和應用能力的評價。科學選取紙筆和非紙筆兩種形式的作業評價方法,突出作業的基礎性、代表性、綜合性、探究性和開放性。

(三)規范性原則

以國家教育法律法規和《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 (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為依據,圍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作業設計。在滿足英語學科初中書面作業每天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30分鐘要求的前提下,合理設計聽、說、讀、看、寫等作業。提高作業設計質量,以單元為單位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

同時,作業設計要緊扣教材內容,充分考慮初中生的學段特點和年齡特征,在面向全體的前提下,關注個體差異,通過科學的作業設計,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汲取文化營養,促進多元思維,塑造良好品格,運用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確保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同步提升。

(四)多樣性原則

初中英語作業的形式可以是書面形式, 也可以是視聽或口頭形式, 還可以是實踐類形式,如通過角色扮演、口頭采訪等形式, 不同形式的作業有利于學生使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情感和態度。

(五)層次性原則

根據作業考查的認知層次, 課后作業可以分為識記、理解、應用、綜合等層次。要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 有針對性的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強調在關注理解和應用的基礎上, 加強綜合性、探究性和創新性。

四、基本要求

(一)體現單元意識

單元為初中英語教學的基本單位,亦是作業設計的基本單位。教師應充分了解各單元主題或模塊主題、課程內容,依據單元教學目標,把單元作為整體考慮,并根據課堂學生學習反饋,在整合、重組的基礎上有層次地進行作業設計,避免碎片化的呈現及反復操練性的作業在不同課時的簡單機械重復,應增強不同課時作業內容之間的銜接性、遞進性,幫助學生將零散的認知整合為結構化的體系,促進思維發展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實現深度學習。

(二)促進學業發展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學業質量以學生在學科核心素養及其學段要求為基礎, 結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的內容和學生英語學習的進階情況,從學習結果的角度描述了7-9年級學業成就的典型表現。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英語作業設計應以學業質量標準為依據,立足學生現有知識水平,通過基于單元整體目標的一系列預習、鞏固、應用等紙筆、非紙筆語言活動,有效運用聽、說、讀、看、寫等語言技能和學習寫略,促進學生學業質量提升。例如,書面表達的要求有“能正確使用基本的句式結構,書寫較為規范。”到“能描寫個人經歷、事件和事物特征, 語言基本準確, 表意清楚。”再到“能根據所給提示(如圖表、文字等)創編故事, 語言基本準確”。可以看出,對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要求的水平是有進階的,教師應以此為綱,設計作業時循序漸進地提高要求。

(三)用好反饋信息

作業是一種評價手段,具有較好的診斷功能,可以提供教師課堂教學及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信息,幫助教師、學生反思和調整各自的教與學行為。因此,作業設計除考慮要求學生做什么,怎樣做等,還應關注如何充分利用作業反饋信息,優化教與學。教師要重視作業結果分析,研究學生錯誤原因,采取多種切實有效的措施,將普遍性錯誤轉化為教學資源,及時進行補償性教學;根據錯誤類型提供個性化學習指導和必要的改進策略、學習資源。學生除傳統的訂正錯誤、建立錯題本外,還要有意識地運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作業數據反饋信息,在教師指導和同伴幫助下,掃清知識及能力障礙。

五、內容與形式

不同層次、形式、內容及類型的作業設計與實施有助于學生學習和鞏固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語法、詞匯、語篇和語用等知識;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促進深度學習;也有助于學生在陌生情境中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同時能提升學生用英語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1.

設計基礎性作業,

紙筆訓練同步,夯實基礎知識

圍繞單元、課時目標,聚焦教材內容,提煉核心詞匯、語法、 語篇等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按照《課程標準》具體要求,采取填空、 造句、改錯、改寫、繪制思維導圖等形式的紙筆訓練,幫助學生積累、使用詞匯,理解、運用語法,關注語篇結構、語言特點,了解中外多元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在作業的設計上注意語言使用層次,強化基于語篇主題意義探究的關鍵詞塊、主要語法理解與運用,注意使用英語進行理解與表達的有機結合。

2.

設計功能性作業,

確保語言輸入時間,提升語言能力

圍繞單元、課時目標,聚焦教材內容,結合課堂實踐活動和《課程標準》關于語言技能的具體要求,循序漸進地開展泛聽, 泛讀,改寫,仿寫,寫電子郵件、寫日記、概要或應用文,模仿, 朗讀,復述,會話,配音等訓練活動,確保七年級學生課外英語視聽活動每周不少于 30 分鐘,課外英語閱讀量累計達到 4萬詞以上;八年級學生課外英語視聽活動每周不少于 30 分鐘,課外英語閱讀量累計達到10萬詞以上;九年級學生課外英語視聽活動每周不少于 30 分鐘,課外英語閱讀量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

3.

設計拓展性作業,

創設真實語境,發展學用能力

教師應有意識將課堂上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語言學習活動以拓展性作業形式有效延伸到課下,圍繞“應用實踐、遷移創新”,聯系生活實際創設語言情境,指導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闡釋、批判語篇意義,理性表達個人觀點、意圖、 情感,分析中外文化異同,發展多元思維和批判思維,不斷提高語用能力。

4.

設計探究性作業,

拓寬學習渠道,促進深度學習

語言探究的過程包括對語言本身的探究過程和用語言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過程,是獲得結構化知識,發展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應以課外探究作業形式,引導學生采取同伴互助等方式,借助工具書、互聯網等手段,或聚焦單元核心詞匯、語法、語篇、語用等知識,或針對學習、生活的某一問題,嘗試收集信息、分析問題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5.

設計合作性作業,

搭建互動平臺,學會溝通交流

學生一般可獨立完成基礎性、功能性作業,但大多數拓展性及探究性作業需要同伴互助或小組合作完成。教師應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優勢互補”的原則分組,指導學生在合作完成作業任務中不斷增強個體責任感,學會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從而實現相互促進;教師還可利用學生在合作完成作業時的互動交流,設計口語交際作業,根據教材主題設置討論話題,利用班級英語角和組織英語沙龍活動等形式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學生個體在各組長帶領下,聯系各自生活經歷發表見解,經過意義協商,形成小組集體意見。

6.

設計展示性作業,

發揮評價作用,強化成果分享

改變單純賦分以及進行對錯批閱的作業評價方式,要把作業結果外顯化、可視化,將傳統的教師一人評價轉為同伴多人互評,充分發揮語言交流功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利用學習園地、網絡學習空間等平臺展示優秀基礎性作業,交流書面寫作及各種拓展、探究、合作性作業;利用課前三分鐘或獨立時間由小組共同或選派代表在全班口頭匯報作業成果;拓寬作業結果呈現手段,要求學生合作完成某主題的手抄報、ppt 課件等,或將小組成員書面表達結集成冊;將教材閱讀語篇改編為課本劇,分角色表演或就單元主題或模塊主題發表個性化演講等。

7.

設計分層性作業,

滿足個性需求,促進個性發展

作業設計應充分考慮并尊重學生個體在心理特征、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將基礎性、功能性作業進行難度分層,與拓展性、探究性作業一起設計必做和選做作業,鼓勵學生根據自身水平、特長和興趣選擇合適的作業類型及作業量。教師在難度分層時,不是單純地用“背誦含有核心詞匯的句子”與“使用核心詞匯造句”分層,還要用不同數量的“語言、信息支架”幫助不同程度的學生運用所學語言和所獲取的信息進行有意義的個性化表達。

六、檢查與評價

作業批改是教學效果反饋的重要手段。通過批改作業,教師可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及時調整教學內容、進度;學生可從教師評語得到鼓勵、受到啟發、獲得方法。初中英語作業批改應充分發揮其形成性評價功能,成為師生互動、反饋的有效途徑,成為促進學習、改善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要指導初中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要認真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反饋,加強面批講解,認真分析學情,做好答疑輔導。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或家長代批代改作業。

學校要建立學生作業管理長效機制,積極探索分層設計的英語校本作業,加強對作業數量、質量、批改、講評的常態監管;應將作業管理納入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引導教師樹立正確作業觀,把作業的設計和實施納入常規的備課中,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優化作業批改過程,加強作業常規管理,提高作業針對性、選擇性與多樣性,做到科學、規范、有效。

1.

體現學生主體作用

學生是學習主體,也是評價主體。初中英語學科作業批改應在強化教師主導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學生參與的路徑,通過師生面批及同伴互評體現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課堂展示性作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作業批改的實效。例如,書面表達批改可實施基于統一評價指標的師生共同參與的多輪批改策略,即師生共同制定評價指標——學生依據指標自評修改——同桌或組內同伴交換互評修改——選取典型表達進行全班共評修改——學生對照共評結果再次自評修改— —教師批改評價后再次修改定稿——作品展示。師生共同制定評價指標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評價標準,提高寫作的針對性;多次批改亦是學生不斷優化語言表達效果,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最后可視化的展示可實現成果共享,學生在欣賞他人作品的同時可進行對比,再次優化自己的表達,真正做到以改促學。

2.

關注批改評價實效

教師應改變單純使用對錯號呈現批改結果的做法,探索根據作業類型創新批改糾錯符號,體現人文關懷。例如,用特定符號替代“×”標注出其錯誤所在,或用“?”如:拼寫錯誤用英語“spelling”的首字母大寫S 代替, 語法錯誤用G代替等,提示學生查找錯誤,等學生改正后再打“√”;用簡筆畫式的表情符號增加師生情感互動等。同時,教師應在判斷正誤的同時使用作業評語幫助學生反思學習。使用激勵性評語肯定學生努力成果,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使用引導性評語幫助學生反思錯誤原因,改進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效率;使用提醒性評語幫助學生關注各種典型錯誤和知識缺陷,給出具體建議,達到把作業批改成為師生進行真實教學交流的目的。

3.

及時反饋作業,發揮評價作用

作業批改結果的應用與反饋要堅持即時反饋與系統改進并舉。作業批改的正誤評判及評語評價要及時反饋到每位學生。此外,教師批改作業后應對作業的批改結果進行細致分析,明確學生產生錯誤的原因,根據錯誤類型進行作業結果的適時系統反饋。一是共性問題集中集體反饋。在作業批改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共性、典型的錯誤,搜集典型例證,集中講解反饋。二是個性問題分散單獨反饋。教師要善于發現不同學生作業中的個性化錯誤,與學生積極溝通交流,給予單獨指導和反饋,幫助分析錯誤原因,提出建設性意見。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憑借智慧教育平臺,積極探索基于精準數據分析的作業反饋,通過多次作業信息,分析班級學生共性及個性的知識缺陷及能力短板,進行精準教學補償。

4.

加強作業過程管理

學校、教研組及備課組應統籌考慮初中英語學科作業均衡性,加強與其他學科的溝通交流,確保作業總量的合理性。依據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合理設置聽、說、讀、看、寫作業的比例,以及課堂內和課堂外作業的比例,要指導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通過座談、問卷、作業結果分析等方法,定期了解學校初中各年級英語學科作業相關情況,及時發現、解決問題,不斷提高作業質量,還要要根據國家整體要求,充分考慮本校初中英語學科作業設計和實施的具體情況,以制度、規定、計劃等形式,明確各職能部門對初中英語學科作業設計、批改、分析、講評與輔導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和有效操作路徑,建立完善作業設計和實施校級管理體系,鼓勵學校合理利用網絡、軟件、系統、平臺等信息技術提升作業管理成效,切實做到促進規范與提高質量并重。

5.

建立校本作業體系

學校教研組和備課組要加強對作業的研究,集體備課時研討作業設計,使其符合課程標準要求,適應本校學生特征,聯系本校教學實際;學校要就批改方式、評語內容、講評途徑等進行專題研討,交流提高作業應用效果的有效途徑,研討后續作業改進的主要方向,并基于證據優化完善作業。

嚴格控制教輔資料進書包,教師印發試卷類作業必須經過優化組合且經過備課組集體討論和審閱,杜絕以資料代替作業設計;倡導學校、教研組及備課組選編、改編、創編初中英語學科作業,匯編教師優秀個性化作業設計,基于實踐應用,逐步調整完善,形成校本初中英語學科作業體系。積極探索應用信息技術優化校本作業設計、批改、反饋路徑,不斷提升作業實施實效。

合肥市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學辦學行為“十不得”》等相關要求。發揮思政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的作用,遵循教育規律,實現課程核心素養落地,以作業設計與實施的優化推進思政理論課改革創新,強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主陣地作用,加強思政課教師參與家校溝通,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立德樹人。作業設計與實施要符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特點,發揮學科應有的德育功能,通過作業的設計與實施促進學生增強政治認同、提升道德修養、培養法治觀念、塑造健全人格、提高責任意識,體現政治性和思想性。

2.堅持以生為本。作業設計與實施要遵循教育規律,著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充分考慮學情和學科特點,統籌考慮、合理布置作業,嚴控作業量,保障學生休息權利,體現科學性和人文性。

3.堅持分層設計。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學校、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等實際情況,精準設計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提高作業設計質量,通過設計基礎性、提高性和發展性作業,形成“作業自助清單”,讓學生通過完成作業各有收獲,提高學習自信心,體現適切性和多樣性。

4.堅持拓展延伸。作業設計要有利于學生通過做作業進一步開闊視野、開拓思維。將作業內容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促進學生在生活場域中鞏固知識、運用知識、發展自我,體現應用性和實踐性。

5.堅持開放創新。綜合設計書面作業、社會與勞動實踐等不同類型作業,結合相關教學內容探索開發適宜的科學探究、勞動鍛煉、藝術欣賞類作業,引導學生勇于創新、注重實踐,珍愛生命、磨礪意志,傳承中華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體現藝術性和綜合性。

三、基本要求

1.指向立德樹人。作業應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要體現思政課立德樹人關鍵課程,突出強調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的課程核心素養,貼近社會生活和學生實際,落實知、情、意、行統一的綜合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緊扣課標教材。作業設計要“依標據本”,服務教育教學。要在研讀課程標準、分析教材內容、把握學生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系統設計,做到作業內容與數量能夠充分、均衡、合理地反映和實現課程總目標。要圍繞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五大課程核心素養,突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重、難點內容。作業設計要體現真實情境、課程內容、任務活動和行為表現的有機整合。

3.強調類型多樣。作業設計與實施要突出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要設計關注知識與技能鞏固的基礎性作業,也要設計注重能力培養的提高性作業,更要設計聚焦素養提升的發展性作業。要設計課時作業或當堂作業,也要設計體現綜合性、過程性的單元作業,探索跨學科綜合性作業。要設計書面作業,更要設計體驗式和實踐性作業。要設計獨立性作業,也要設計合作探究性作業。有條件的學校,在布置紙質作業的同時,可以利用交互式學習設備,在學校信息化平臺布置作業。

4.遵循因材施教。要依據不同區域、不同學校、不同年級、不同層次學生的成長實際和課程內容,精準設計作業,精選作業內容,尊重個體差異,設置基礎性與提高性作業供學生選擇,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難易適度的題目可做。拒絕“拿來主義”,將作業設計納入校本教研體系,提倡研制校本作業,合理確定作業數量,切實提高作業質量。要更多布置啟發式、開放性的作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

5.體現科學嚴謹。作業內容準確無誤,語言表述簡潔精煉、指向明確,確保無歧義;對于答案具有客觀性的題目,提供的答案要準確;對于開放性的題目,應提供清晰、明確的答案提示和評價標準。

6.明確作業總量。按照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的規定,建議七八年級每周布置1-2次書面作業,每次作業完成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九年級每周布置3-4次書面作業,每次作業完成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

四、內容與形式

1.

作業內容的設計與實施

1.培育核心素養。通過作業設計,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感知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力量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成就,增強政治認同和國家意識;加深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是非、講規則、辨善惡,提高道德修養,培養健全人格;了解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常識,具有初步的憲法意識、法治觀念等;把黨、祖國、人民裝在心中,強化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責任意識。

2.加強紅色教育。作業中滲透對學生的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幫助學生了解當今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和自己所應擔負的歷史責任,增強聽黨話、跟黨走的自覺性,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精心選擇素材。要堅持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相統一,選擇重大時政熱點材料,宣傳國家大政方針,貫徹落實新理念、新舉措;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理性分析社會現象,培養親社會行為和社會責任感;要有一定的人文內涵和思考價值,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密切聯系學生實際,關注學生成長需求和興趣愛好,更好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

4.科學設置任務。作業不能試題化,而應問題化、實踐化,反對“題海訓練”。要設計一些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發揮作業促進高階學習與綜合育人作用,反對作業停留在低階學習的操練,更不能讓學生簡單抄課本就能完成;不能生搬硬套中考題型,僵化答題思路,禁錮學生思維。作業參考答案應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開放性,除必要的答題規范外,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鼓勵有創新性的答案。除了問題探究,教師可引導學生完成一些體驗性、探究性、活動性任務。

2.

作業形式的設計與實施

1.堅持書面與非書面、傳統與創新作業相結合。教師可以精選一些高質量的、典型的習題,可以自主設計一些思考探究題,也可以要求學生熟讀課本。針對特定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寫感想體會,也可以搜集一些學習素材。鼓勵創新作業形式,布置一些社會實踐類的作業,比如引導學生參加家務勞動、開展社會調查、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等。必要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手段輔助作業設計。

2.堅持課堂與課后、課本與校本作業相結合。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同步安排一些課堂練習,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探究。課后布置適當作業,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內容,總結反思學習過程,布置適切的促進及時整理與實踐應用的周末作業以及促成整體學習并落實診斷與補償的單元作業。挖掘課本資源,充分使用好統編教材中的“運用你的經驗”“探究與分享”“閱讀感悟”“拓展空間”等欄目。同時,將作業設計納入校本教研體系,開展校本化作業設計與實施教研活動,加強協同備課,自主設計適切性的校本作業。

3.堅持共性與個性、硬性與彈性作業相結合。在整體把握學生學習需求的基礎上,教師要考慮并尊重不同個體的差異性,設計并實施分層作業。比如有些基礎性的作業,適合全體學生做,就要求大家必須完成;有些難度比較大的作業,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做。同時,在學生作業負擔相對集中的時候,個別學生經努力仍完不成作業的,允許學生緩交作業。

4.堅持學科與綜合、短程與長程作業相結合。作業設計在堅持學科邏輯的同時,更要關注生活邏輯,關注道德與法治學科與語文、歷史、地理等學科的聯系,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同向同行,發揮綜合育人功能。除了要求學生即時完成或次日上交的短程作業,教師還可以設計與布置一些長程作業,即要求學生經歷一段時間才能完成的作業,如利用集中時間自主狀態的假期開展項目式學習。

五、檢查與評價

通過作業的設計與檢查達成評價目標,即考查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程度,提高教學質量,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使作業評價成為促進教師教學、學生思想品德發展和法治觀念增強的有效手段。作業的設計與評價要指向課程核心素養,切實發揮好作業育人功能。

1.注重以生為本的作業評價。實現由重視作業“量”到重視作業“質”的轉變,教師的作業設計與評價既要著眼于班級學生整體,又要關注學生能力水平和發展程度個體差異,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思想品德和法治觀念都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課程核心素養都能得到培育,增強綜合素質,真正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主人。

2.注重全面提升的多元評價。針對作業設計質量和學生完成質量進行評價。對作業設計質量的評價,學校要主動聯合學科專家、教研員和一線教師以形成合力,為提升作業設計的質量進行診斷、分析和反饋。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公開班級道德與法治學科作業,加強質量監督。對學生完成質量的評價,要將集體評價與個體評價相結合。除了對作業內容和知識點的針對性指導評價外,也關注對學生的個性化鼓勵性評價,特別要關注學生的創新型思維,教師要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等評語,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改進師生關系,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

3.注重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教師要及時、認真地批改作業,堅持集中批改與面批相結合,在批改過程中匯集典型、共性問題集體講評,個性化問題一對一講解,并思考其產生的根源,優化教學和作業設計等。教師不僅要對作業的結果進行評價,還要對做作業的過程包括時間、效率、答題思路等進行評價。采取學分加評語、作業按次評價與階段發展評價相結合。可以根據紙筆類、實踐類等不同的作業形式,設計合適的評價量表。

4.注重評價合力的形成。以課堂作業為主戰場,充分利用多方資源,合理利用智慧教育信息化平臺,如安徽省基礎教育資源應用平臺、合肥市教育云平臺等,把握好初學、鞏固、反饋三個階段,通過個性化電話輔導、微信推送、QQ資源共享、課間問題答疑、課后作業反饋與評價等空間,在解難答疑、堵漏補差、擴展提高、心理輔導、端正態度、學法指導等方面,做到班主任、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家長合力協同跟進,不缺一人、不漏一人,以有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合肥市初中歷史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學辦學行為“十不得”》等相關要求。以《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為依據,聚焦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遵循歷史學科和學生發展規律,按照“統籌管理作業、精心設計作業、科學布置作業、督促完成作業、認真批改作業、研究指導作業、督導監測作業”的總體思路設計與實施初中歷史作業,進一步規范我市初中歷史作業管理,優化作業質量,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二、基本原則

1.教育性原則。把握作業育人功能,以積極向上的價值追求和堅定的理想信念,引領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和學會共同生活。促進學生獨立自主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的提高,增強社會責任感,豐富生活體驗。

2.實效性的原則。針對《初中歷史》學科的實際情況和《歷史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要精心設計和精選適當的作業(尤其是書面作業),每道作業題的設計都要具有針對性,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初中歷史》學科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歷史學科學習能力與方法,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作業真正成為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益的重要環節。

3.差異性原則。歷史學科作業要從學生的實際(包括知識水平、生理和心理特點等)情況出發,充分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每個班的學生都不是整齊劃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一定的差異,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所任班級學生的差異,設計作業時,教師應考慮各種層次的需要,安排一些彈性題目供學生選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性地做題,使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層次的訓練,從而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

4.探究性原則。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下,開放性作業的設置,其目的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性交給學生,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探索、去創新,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歷史學科的探究性作業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知識范圍,也可以不局限于師生的現有知識視野;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如以鞏固基礎知識為主要目標的常規性作業,以培養學生學科思維和創新意識為主要目標的探究式作業,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各種活動性(實踐性)作業(如辯論、小論文、歷史小報、歷史劇、制圖、模型制作、謎語、社會小調查)等等。

5.科學性原則。作業設計,量不在多,但求精練,更在于做的質量。根據歷史學科的實際情況,作業設計上尤其要重視“少而精”,注意“求異略同”,避免重復性作業,通過老師精心設計的作業,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事半功倍的練習效果。

三、基本要求

1.遵循課程標準。嚴格執行課程標準,依據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的課程理念進行作業的設計和實施。既不能降低課程標準要求布置作業,也不得隨意提高作業難度。

2.優化作業環節。完善作業布置調控機制,做到提高教學效益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有機統一。力求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即布置發展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作業,布置發現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和方法的作業,布置拓展視野、提升能力、引導歷史探究的作業;不布置簡單重復性作業,不布置懲罰性作業,不布置占用學生時間超過合理限度的作業。

3.加強作業研究。依據歷史學科課程標準及統編教材要求,重點關注歷史學科素養和學科思維,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溫故知新、遷移拓展的能力。教師要加強對作業的研究,精選作業題,內容要有針對性,重點突出,以提升學生能力為主,重視學生差異,嚴禁布置機械重復抄寫型作業,日常作業以課本習題、配套練習、填圖冊等為主,嚴禁教師誘導學生購買教輔資料、把教輔資料作為作業使用。雙休日作業可以復習本周學習內容或預習下周學習內容,也可以與單元檢測整理的錯題檔案相聯系,以教師自編試卷、習題或配套練習冊相關題目為內容。實行《作業限時制度》,加強選題的針對性。老師沒有做過的題,不準給學生做;不能要求學生整本的做某種參考書;通過教師做題,將“三種題”(錯題、超綱題、重復題)淘汰出局,不僅為學生減負,而且為老師自己減負。

4.豐富作業形式。要從課外學習和課內學習的不同特點出發,改革學生作業的內容和完成作業的方式,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多體驗、操作、實踐的機會,加強課堂與社會、生活的聯系,豐富學生的個性。

5.把握作業難易。要根據學生實際能力選取作業題,合理搭配,由易到難,難易適度。對作業規范、完成時間等要提出明確要求,對作業中的難點和疑點要進行必要的提示。要面向全體學生,盡可能分層布置作業,既滿足優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顧學困生的接受能力去設計多梯級作業,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6.控制作業總量。要控制作業總量,突出重點,精選精練,減輕過重作業負擔。課堂作業盡量當堂完成。學生家庭書面作業實行總量控制,歷史學科要提高課堂效率,課下書面作業每天不超過15分鐘。

7.審核作業設計。要通過課堂檢測把握每個學生的學習結果,布置作業時根據學生掌握情況分層次布置作業或者設置必做與選作兩種類型。要通過作業批改了解學生學習存在什么問題,及時了解學生對教學的反饋。要從不同學科特點出發,設計可操作的具有學科特色的作業形式,也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參與作業設計。作業設計完成后,同學科的老師要互做、互評。在此基礎上實行提前審核制度,即任課老師提前將作業設計交教研組長審核,通過個人設計、同1.從作業的內容看,歷史作業可以設計為鞏固和拓展兩大類

鞏固型作業:鞏固性作業是以鞏固基礎知識為目的。鞏固型作業的設計不能脫離教材的基礎知識,教師所設計的作業必須讓學生感到有話可寫,所運用的知識能在教材上找到依托或間接反映。

拓展型作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探究能力是新課程的重要目標。拓展型作業布置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創新意識,訓練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類作業的設計可以更具靈活性和開放性。可以利用歷史地圖和年代尺,初步學會在具體的時空條件下對歷史事物進行考察;通過作業,了解多種歷史呈現方式,包括文獻材料、圖片、圖表等,初步學會從多種渠道獲取歷史信息,并形成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能區分第一手資料和第二手資料,培養重證據意識;通過文本閱讀,提高歷史理解能力,學會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在了解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學會對歷史事物進行分析和評價,用發展的、辯證的眼光看問題;利用史料,創設歷史情境,形成符合當時歷史條件的歷史情景想象;從歷史的角度認識中國的國情,認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感悟近現代人民為救亡圖存而進行的艱苦探索,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國際視野、開放心態。

四、內容與形式

書面類作業:書面類作業對于鞏固基礎知識、訓練學生的學科思維、培育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等有著重要作用,是學生作業的主要組成部分。歷史學科可以依托與教材配套的學校征訂的“一教一輔”教學輔助資料,布置適量的書面作業。積極倡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有針對性地自主編制書面作業。

實踐(活動)類作業:實踐類作業不僅可以鞏固基礎知識、培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在培養學生觀察社會、了解社會、融入社會方面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公民意識、環境意識等現代人文素養的培養方面均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歷史學科實踐類作業的表現形式多樣,如搜集資料、制作小報、辯論、小論文、歷史劇、制圖、模型制作、謎語、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實踐類作業每學期不少于1次。

五、檢查與評價

1.建立制度。要建立作業布置與批改的基本規范和檢查考核制度。要把作業布置與批改作為教學常規重要內容,建立、完善常規制度,明確檢查考核要求,讓教師教學、學校檢查考核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2.加強檢查。要按時收發作業,對個別學生缺交、抄襲等現象要及時指出并給予教育,但切忌以作業懲罰學生。

3.規范批改。應及時、認真批改作業,歷史作業要全批全改,做到不漏批、不拖延,當天作業,盡可能當天批改,做到堂堂清、日日清。批改重實效,切實發現學生存在的知識與能力缺陷,指導學生做好錯題檔案整理。一要正確規范。要科學、正確判斷作業的正誤,不可馬虎、隨意。二要精細到位。用規范的批改符號或文字標注出作業中的錯誤或不足,讓學生明白錯在什么地方,便于學生自行改正。三要恰當評價。評價應統一采用等級或等級+評語的方法進行,既要肯定優點,也要指出缺點,要多鼓勵,多教給方法。四要多元批改。可采用輪流面批、隨堂批改等方式,切實提高批改效率。五要做好記錄。對一些共性問題、突出問題要做好記錄,以便講評時更有針對性,建構作業(試卷)講評模式。

4.重視反饋。反饋要及時,講評要科學,講評時要突出講解重點內容和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分析得失原因。要正確對待學生作業中的獨特見解和典型錯誤,拓展學生思維寬度與理解、分析問題的深度,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好的作業要予以表揚,對少數自行訂正作業有困難的學生應適時進行個別輔導,幫助學生訂正。

5.作業考核。各單位要根據本意見建立作業考核專項制度,要組織作業布置與批改情況的專項評比。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總結經驗,推進工作。作業布置與批改情況的檢查結果應與教師績效考核掛鉤,以此促進全體教師自覺提高作業布置與批改的質量。把對作業研究作為歷史教研的重要活動,并把學校對各年級作業的考核、評價、管理、展評等工作的開展情況納入年度教學工作評估。

合肥市初中地理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學辦學行為“十不得”》等相關要求。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是一門兼有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性質的基礎課程,是一門掌握基礎的地理知識,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必修課程。地理學科的作業布置和設計要形式多元化、梯度化,構建以人為本、突出個性發展的新型地理作業形式。

二、基本原則

1.教育性原則。把握作業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念,這是新時代賦予地理教育的使命。

2.科學性原則。遵循教育規律,嚴格執行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全面落實課程目標。作業要具有規范性、協調性、專業性和人文性。

3.層級性原則。堅持因材施教,針對學生不同情況,精準設計作業,根據實際學情,精選作業內容,合理確定作業數量,作業難度不得超過國家課程標準要求。設計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

4.統整性原則。堅持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學會學習與學會生活、責任擔當與實踐創新多維設計,注重作業的整體性和關聯性,減少模式化作業和簡單機械重復性作業,統籌規劃學生作業總量,嚴格控制書面作業時間。

5.實踐性原則。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設可供學生實踐的環境,轉變傳統作業模式,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地理實踐的機會。

三、基本要求

1.嚴格執行課程標準。地理作業應符合新課程標準,落實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的課程理念。作業難度不得超過課程標準要求,不得高于大多數學生的能力發展現狀,減輕學生基礎課程學習的負擔。作業不再是強加給學生的負擔,而是學生成長的一種自覺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和學習需要。

2.提高作業設計水平。作業設計要結合地理學科特點,體現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倡導基于情境、問題導向、深度思考的作業形式。教師應布置科學合理有效作業,系統化設計符合學習規律、實現課程育人的基礎性作業。

3.科學選擇作業內容。作業內容應體現學以致用的理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教師可選編、改編、創編教科書中課內練習、課后習題等公共資源設計作業,作業素材可結合生活實際、地理時事等。教師可選擇獨立作業和小組合作作業相結合,書面作業和實踐作業相結合,課堂作業和課后作業相結合,通過靈活的形式使學生順利完成作業。

4.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地理作業布置要適量、適時、均衡,初中地理平均每天書面作業時間5-10分鐘,周末、寒暑假、法定節假日也要控制書面作業時間總量。在一定限度內允許學生自由選擇作業的時間和控制時間的長短,少完成或延時完成作業。

四、基本方法

1.創新作業類型。堅決克服機械重復、無效作業,嚴禁暴力式、懲罰性作業。科學設計探究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探索跨學科綜合性作業。根據初中地理學科特點及學生實際需要和完成能力,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合理布置書面作業、口頭作業、地理辯論、調查問卷、地理實驗、手工制作、社會調研、地理考察、地理觀測、參觀體驗、觀看影像等不同類型作業。

2.統籌作業布置。鼓勵布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為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提供合適的學習方式。教師可設計基礎作業、選擇作業、提高作業等三個層次的作業,作業由易到難,分層設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來選擇,利于不同層次學生學習效率提高和充分發展。合理安排課堂作業和課后作業時間,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布置不同的作業。

3.優化作業質量。教師要提高自主設計作業能力,針對學生不同情況,精準設計作業,根據實際學情,精選作業內容,合理確定作業數量,作業難度不得超過國家課程標準要求。各教育行政部門要經常性組織開展作業設計與實施的教師培訓與教研活動,定期組織開展優秀作業評選與展示交流活動,加強優質作業資源共建共享。教研機構要加強對學校作業設計與實施的研究與指導。

五、評價反饋

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加強作業全過程管理,每學期初對學生作業作出規劃,加強同年級組、其它學科組作業統籌協調,合理確定初中地理學科作業比例結構,建立作業總量審核監管和質量定期評價制度。作業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性,注意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要并重,機智并富有藝術地評價學生的作業,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讓他們更用心更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

1.加強作業完成指導。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和課后服務時間加強學生作業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時間管理能力,指導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 面作業。教師要對作業進行后續的有效追蹤,優秀作業資源共享。例如,優秀作業可以作為學生學習成長發展的檔案記錄,也可以作為優秀作品展示在學校的文化欄中,甚至有條件建立校園博物館的學校,可以把這些優秀的作品保存其中,為之后的學生提供學習材料,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

2.認真批改反饋作業。教師要對布置的學生作業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強化作業批改與反饋的育人功能。作業批改要正確規范、評語恰當。通過作業精準分析學情,采取集體講評、個別講解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及時反饋,特別要強化對學習有困難學生的輔導幫扶。

3.加強作業分析診斷。科學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作業分析診斷,統計分析作業情況,診斷學生目前存在的學習困難,出現的錯誤和問題,從而提出相應的指導,包括改進方案、復習策略、二次作業的要求,并形成作業階段性報告,明確教學重點,學生的學習重點,也能為學生學習過程性評價提供重要依據。

合肥市初中物理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學辦學行為“十不得”》等相關要求。以《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為依據,全面貫徹“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深刻認識減負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明確作業管理的重要性,充分發揮作業的導向功能,加強作業的檢查和管理,探索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的有機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提高教師作業設計能力和運用作業評價功能改進教學的能力,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促進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

二、基本原則

1.立德樹人,全面發展。作業是學生學習生活的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成長,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手段之一。教師要從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出發,科學合理地設計和布置作業,堅持“以生為本”,注重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

2.依據課標,促進教學。作業設計與實施要基于《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立足課堂和學生實際,要體現物理學科特色,以改進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為目標,要精益求精。

3.分層設計,關注差異。提倡作業設計多樣化,編制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特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作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大膽創新,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

4.科學評價,減負增效。要堅持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相結合,充分發揮作業的評價功能,既要關注作業的結果,又要關注學生的作業態度、習慣和過程;充分發揮作業的教育功能,統籌規劃學生作業總量,控制作業時間,切實減輕過重的作業負擔。

三、基本要求

1.目標性與針對性相結合

作業設計與實施既要注重目標性,又要加強針對性。依據教學目標,遵從學生實際,考慮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心理特點,針對性地設計和布置作業。

2.整體性與層次性和相結合

作業設計與實施要從學科教學任務的整體出發,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優化作業結構,分層設計作業內容,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

3.知識性與實踐性相結合

作業內容的選取與呈現形式,要富有創意,在突出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同時,增加“動手、動口、動腦”等實踐性作業,力求知識性與實踐性的有機結合。

4.自主性與合作性相結合

作業設計與實施要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精神,圍繞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和學業質量標準的要求,創設真實而有價值的問題情境,促進學生在問題情境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

四、內容與形式

1.書面文本作業

書面文本作業的設計要符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立足教材,突出基礎,不宜過難。要監督學生及時、獨立完成,養成獨立思考、自我監控和反思的學習習慣。書面文本作業可由填空、選擇、實驗探究和計算推導等題型構成,設計為必做題和選做題,選做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等實際情況選擇其中的部分題目來做。書面文本作業分為課堂作業和課后作業,課后性作業的思維層次要比課堂作業略高,但要避免出現“繁”“難”“偏”的題目,做到精選精練,避免題海戰,達到增效減負的效果。

2.實驗探究作業

實驗探究作業要引導學生觀察物理現象,提出物理問題,設計探究方案,利用學校實驗室或易獲取的材料,開展實驗探究,以實驗報告、視頻資料等方式呈現出實驗結果。探究的問題設置要圍繞《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獨立探究的實驗技能和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實驗報告、視頻資料可以通過適當的方式形式進行展示、交流和評價。

3.跨學科實踐作業

跨學科實踐作業要以《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為準則,圍繞“物理學與日常生活”“物理學與工程實踐”“物理學與社會發展”三個主題進行設計。跨學科實踐作業倡導小組合作,在實踐與合作中發展學生跨學科應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動手實踐的操作能力、團隊意識和社會交往能力,培養學生積極認真的學習態度和樂于實踐、敢于創新的精神。跨學科實踐作業一般耗時較長,在實施的過程中要科學合理安排作業時間。

五、檢查與評價

1.轉變作業評價觀念,促使評價主體多元互通。教師通過檢查與評價發現學生作業的優點和亮點,分析學生作業錯誤的原因,針對性改進后續教學。學生通過自我評價反思自己,及時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學生通過互評了解彼此學習狀態,學習同伴的優點,針對性改正自己不足,互幫互助,共同提高。

2.發揮作業評價功能,促使評價內容全面有效。作業的檢查與評價要服務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作業評價要反應出學生在“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等方面的當前狀況和發展狀況;充分發揮作業的檢測、導向、激勵功能。嘗試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開評價,在組織好終結性評價的同時重視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合作精神、探究精神等過程性評價。加強激勵性評價和指導性評價,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成績,鼓勵學生創新,杜絕作業評價只是簡單的判斷對與錯,促使評價內容全面有效。

3.加強作業評價研究,促使評價方式多樣創新。作業評價具有研究性,不同類型的作業要探索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要將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提倡分層評價和批改后二次評價。評價過程和結果要有記錄,要及時組織學生交流和分享。要注意運用創新性思維,注重綜合性、創新性、實踐性方面的統一,引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積極參與跨學科實踐;促進學生學科思維的進階和核心素養的全面達成。

總之,物理作業設計與實施要依據《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立足于學生實際,緊扣教學目標,充分考慮內容難度、維度、數量和效度,服務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合肥市初中化學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學辦學行為“十不得”》等相關要求。進一步規范我市中小學生作業管理,加強作業設計研究,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以及一線化學教師和畢業班學生的實際教學,為進一步維護教育生態,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和作業管理水平,豐富課后服務供給,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讓化學作業既注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又優化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既重視學生化學素養的提高,又突出學生化學實踐的能力,特制定合肥市義務教育化學學科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二、基本原則

1.全面發展

教師要從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出發,科學合理設計和布置作業,堅持“以生為本”,注重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堅持既面向全體又關注個體差異,針對學生不同情況,精準設計作業,根據實際學情,精選作業內容,合理確定作業數量,作業難度不得超過國家課程標準要求。設計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

2.遵循課標

堅持因材施教,嚴格執行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全面落實課程目標。作業的設計和評價要基于課程標準和化學學科特點,立足課堂和學生實際,以改進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為目標。

3.多元設計

作業設計要體現新課程理念和課堂教學改革思想,鼓勵學生探究創新。提倡作業的多元化設計,編制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貼近生活實際的多種作業形式,讓學生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化學的興趣。

4.減負增效

教師要多角度關注學生的作業結果、作業態度、作業完成的習慣及過程等,充分發揮好作業多方面教育功能,減輕因作業帶來的過重課業負擔,減少模式化作業和簡單機械重復性作業,統籌規劃學生作業總量,嚴格控制書面作業時間。

5.因材施教

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不同內容、標準、模式和份量布置作業,也可以把內容、標準、模式、份量相同的作業分成不同的難度梯度,根據學生實際水平選擇不同層次的作業。

三、基本要求

新課程改革要求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因此化學作業的設計要緊跟新課程改革的步伐,配合課堂教學,體現化學作業的新特點。

1.嚴格執行課程標準

嚴格執行課程標準,落實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的課程理念。作業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作業難度不得超過課程標準要求,不得高于大多數學生的能力發展現狀,減輕學生基礎課程學習的負擔。不得降低化學課程標準要求,不得隨意提高教學難度,不得拔高學段和學科的教學要求,不得加快教學進度、提前教學。

2.嚴控書面作業總量

自覺提高設計作業的能力,布置科學合理有效的作業,系統化設計符合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提高能力、培養學習習慣為主,化學作業應體現學以致用的理念,適時布置家庭小實驗,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每天化學作業的用時不得超過15分鐘。

3.提高作業設計水平

選編、改編、創編教科書中課內練習、課后習題等公共資源設計作業,可以結合學校班級學生實際情況,組織本校或區域內化學骨干教師編寫校本作業。教師要以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最近發展區”的作業中取得成功為出發點,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差異,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根據學生實際來設計具有差異性和選擇性的作業,同時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選擇權,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差異發展,從而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保護,個性得到張揚,能力得到展示,力爭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實現因材施教。學校要經常性地組織開展作業設計與實施的教師培訓與教研活動,定期開展優秀作業評選與展示交流活動,加強優質作業資源共建共享。堅決克服機械重復、無效作業,嚴禁暴力式、懲罰性作業。

4.拓展作業培養能力

化學學科課程教學要履行“五育”并舉職責,按照“作業領域多元化,作業方式多樣化”的要求,突出作業的主題性、過程性、實踐性、體驗性。作業連接著教師和學生,溝通著學校和家庭,聯系著學校與社會,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進社會,促進學生審美情趣、健康體魄、意志品質等綜合素養的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精選以科學、技術和社會為背景資料的作業,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應用性和趣味性,如鑒別礦泉水和純凈水、如何除去鍋垢、怎樣降低水的硬度、怎樣除去冰箱里的異味、為什么禁用含磷洗衣粉等。也可以選擇具有較大開放度的開放性題目,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合理方案,促使學生多動手、多操作、多實踐,在與生活實際的接觸中開發智慧、提升認識、增長能力。

5.設計形式多樣作業

作業內容多樣化的同時,數量和表達方式也要多樣化。如“自選作業”: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興趣愛好、能力強弱,以及對教材重、難點的把握,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內容多少不限,也可自行設計。又如“我的疑問袋”:學生把自己的疑問通過作業傳遞給老師,鼓勵學生大膽地與老師對話。

四、內容與形式

為了更好地發揮化學作業的重要作用,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化學作業設計的形式上要注意靈活性。作業形式可以多樣化,除常規的以基礎知識為主的書面作業外,還可布置適量的探究性、開放性和實踐性的作業。

1.閱讀作業

根據教材提供的閱讀材料和選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材料,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2.口頭表達作業

口頭表達作業主要是實際內容的復述,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闡述概念原理或實驗現象。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和語言組織,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實踐作業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有著豐富的實踐作業內容。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以教材上的研究性學習課題為主布置實踐作業。如小組合作通過實地走訪或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收集有關空氣污染、溫室效應及垃圾分類的相關資料等,在實踐合作中發展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樂于實踐的精神。

4.家庭小實驗

家庭小實驗密切了化學與生活的聯系,通過布置學生完成一些簡單的家庭小實驗,有助于把課程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聯系起來,擴充學校教育資源,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勇于創新的能力。

5.跨學科作業

跨學科作業是對學習資源的一種重新整合,理化生互通,文理科兼修。教學中需要跨學科融合,打破學科壁壘,作業中也可以適當體現。把化學作業與其他學科相整合,融會貫通,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視野,淡化學科的界限。生活中靈活運用理化生知識,不但學好了化學,同時也為其他學科知識提供實踐的機會。

五、檢查與評價

教師對布置的各種形式作業要及時檢查并全批全改,強化作業評價與反饋的育人功能。作業批改要規范正確,方便學生發現錯誤,自我反思并改正錯誤。評價內容和方式要多樣化,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的有機結合,靈活運用活動表現、紙筆測驗和學習檔案評價等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倡導學生自評、同伴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構建多元評價體系,促進評價全面有效。

1.書面作業的評價

(1)當面批閱。當面批閱要因人而異,優秀作業可進行展示,起到激勵作用;作業情況相對較弱的學生,幫助診斷錯誤原因,了解學習困難,提出相應指導,耐心做好輔導,使其及時解決問題。

(2)分組批閱。學生在分組批閱中共同討論作業中的問題,獲取更多的解題方法,了解同伴的學習狀態并吸取經驗教訓,同時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嚴謹的學習態度、互幫互學的學習風氣。

(3)集體批閱。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挑選作業中的突出問題,學生集體進行批閱,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2.實踐作業的評價。匯總學生的成果,在班級或學校進行展示,如有可能可在校刊上發表。也可采用辯論賽的形式適當參與社會性議題,如辯論“化工廠的功與過”、“電池的利與弊”等。

3.探究作業的評價。注重對探究過程的評價,可根據學生探究作業具體情況在班級或學校舉辦小型展覽,讓學生進行互評,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化學作業設計要立足于每個學生的發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內容難度、維度、數量形式、反饋與評價等諸多要素,要緊扣教學內容和進度,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思想。教師要積極推進化學作業改革,創新化學作業的設計與評價方式,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精簡作業并優化設計,使作業真正起到減負增效的作用。

合肥市初中生物學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學辦學行為“十不得”》等相關要求。以《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為依據,遵循生物學學科和學生發展規律,全面落實學科培養目標,進一步規范我市生物學學科作業管理,優化作業質量,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二、基本原則

遵循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特點,著眼于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和個人生活的需要,立足于課程標準中對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的要求,充分發揮生物學課程的學科特點和育人價值,發展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

1.層級性原則

堅持既面向全體又關注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根據學情,精選作業內容,精準設計作業,合理確定作業數量,設計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作業,滿足不同程度學生選擇需要。

2.科學性原則

作業內容科學、正確,表述準確、規范,要求明確,難度不得低于或高于國家課程標準要求。

3.導向性原則

引導學校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引導和促進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使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得到有效實施,實現學科育人功能。

4.系統性原則

基于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發展,從大單元整體設計、統籌安排教學目標與作業目標。由制定單元學習、作業目標到制定分課時學習、作業目標,形成系統整體單元作業內容和形式。

5.多樣性原則

優化基礎性作業設計,注重實踐性、跨學科性、項目式等長周期作業的設計,探索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融合應用的作業設計。

三、基本要求

生物學作業是生物學課程與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拓展,是落實學科育人、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是學校聯系社會、家庭的一種媒介。對于學生建構生活意義、增進學習體驗、優化師生關系具有積極效用。

一是要嚴格控制作業數量與作業時間,精選適量基礎性作業,使學生能較好掌握學科知識。

二是要聯系生產生活實際,設計探究性、實踐性、跨學科等作業,學生在實踐中習得生物學知識,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形成積極的科學態度,發展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是要科學合理布置作業,加強作業批改、反饋、評價,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四、內容與形式

作業設計與實施的內容與形式應依據生物學課程標準每一主題的“學業要求”和“學業質量”,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而定。在作業設計中,通過單元整體設計,注重課時間的銜接遞進。課時作業既相對獨立,又能相互聯系,實現知識的系統化、結構化。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既能鞏固所學生物學知識,還能培養實踐、探究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得到發展,潛移默化的落實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為更好發揮初中生物課程作業功能,將初中生物課程作業分為兩大類:一是初中生物課程書面作業;二是初中生物課程活動類作業。

1.初中生物課程書面作業

書面作業分為課時作業和單元復習作業。課時作業量應對應學習目標的數量,一般檢測一條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不超過三道題,可以以選擇題、填空題、綜合題等形式考查。三分之二的學生能在10分鐘內完成一課時作業,其余學生用時不能超過15分鐘。作業內容難度根據學業質量水平,重視分層設置。可采用A、B、C三個層次,A級難度小,90%以上的學生可以完成,主要鞏固基礎知識與技能;B級難度稍大,70%左右的學生可以完成,突出知識的遷移應用,需要一定思維的發散才能解答;C級難度較大,50%左右的學生可以完成,主要強調綜合應用和創新,需要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本類題目的設計將問題分解成難度遞進的小問題,一般可設置三個小問題,讓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完成一些小問題,以幫助學生體驗學習過程,獲得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單元復習作業是在整個大單元學習、作業目標下進行設計。首先學生可以通過繪制思維導圖或概念圖的形式將課時學習的知識內容編制成網絡,使內容結構化,建立知識間內在聯系,有助于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遷移;其次教師設計制作單元復習任務單,內容應突出重點,追求“少而精”,重視題干情境化與生產生活聯系,加強知識點的聯系和應用。每一單元復習任務單題量控制在30題,其中選擇題(單選)25題,填空題4題每題設置5空,探究實踐題1題,同樣按照課時作業的分層方式控制難易程度,每個單元任務單在40分鐘內隨堂完成。

2.初中生物課程活動類作業

生物學課程標準中每個學習主題中都列舉了相應的“學習活動建議”。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結合本校資源條件及學情,統籌安排,合理謀劃,有選擇地布置科學探究、調查與觀察、模型制作、跨學科及項目式學習等活動類作業。一般每個主題布置此類作業1—2個,每學期不得超過4個此類作業,合理規劃好節假日和寒暑假時間開展長周期的種植、養殖、項目式等實踐作業。活動類作業具有綜合性,用時長等特點,不能只在課堂完成,絕大多數需要學生合作完成。此類作業教師在設計和實施時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①明確活動總體目標和階段性目標。對階段性成果和最終物化(作品)的呈現方式方法做出明確要求。

②學生分組合理,分工明確。考慮課后開展活動方便,最好能將同一班級里的同一社區甚至同一小區的學生分在一組。做到既有合作又有分工,明確每位同學具體任務,使組內成員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③教師指導學生課上課下相結合,線上線下相結合。做好跟蹤指導,提高活動類作業的有效性和質量。

五、檢查與評價

1.對教師作業設計與實施的評價

學校相關部門定期對教師作業設計與實施進行評價。評價指標:

①作業的設計與實施是否符合指導思想,原則及要求。

②按時回收作業,認真檢查批改作業。

③及時評析作業,提升評價反饋的育人功能。

④杜絕要求家長批改作業。

⑤不使用負面言語和符號批改、反饋作業。

2.對學生完成作業情況的評價

對學生完成作業情況評價,應努力營造開放、民主的評價氛圍,鼓勵學生、同伴、教師、家長共同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①學生自評。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業做出客觀的評價,正確認識自己的得失,樹立自信心。

②小組互評。此類評價方式主要應用于小組合作活動類作業,組內互評,學會合作,互勉互助,共同提高。

③家長評價。家長對學生完成課時作業或課后活動類作業的積極性和態度給予反饋和評價。

④教師評價。教師不僅要關注對書面作業基礎知識的評價,更要關注對活動類作業實踐能力、素養達成的評價;教師既要重視結果性評價,更要注重即時性評價和階段性評價相結合;教師要重視對評價的記錄,對記錄結果形成階段性的分析,用以指導教育教學和作業的設計。


掃一掃,手機繼續看
    特別聲明:文章多為招考官網轉載,如有侵權請聯系!
    部分數據為彩果考試網(www.jcz9c.cn)收集整理,轉載或復制請注明出處!-彩果考試網-